华诞·忆英雄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1927年12月11日,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发动( )。因敌众我寡,起义以失败告终,张太雷和许多革命者壮烈牺牲。
A.湘南起义
B.平江起义
C.百色起义
D.广州起义
“你说,一个人到底要杀多少敌人才称得上英雄?”少年擦拭着步枪。
“二十个。”老兵点上一支旱烟拍了拍袖口厚重的雪便起身向营地走去。
“如果——”少年连忙放下枪向着老兵的方向赶去“如果我只杀了十九个就死了,那还算英雄吗?是不是有荣誉的士兵就能被别人奉为英雄?”
“你个小傻巴”老兵转身拿起棉服递给少年“按你这样说,那些终日潜伏在雪地里的被冻死的人算什么,那些还没将手雷丢出去就被射死然后被自己的手雷炸掉的人算什么,他们为了国家而献出生命,就应该是英雄!”
这是一段《长津湖》电影的人物对话,语言平实却引人深思。
这部电影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及美国上将的对比刻画,突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而我认为长津湖战役之所以胜利并不能单纯的认为是解放军的牺牲精神决定的,其背后隐藏的是对荣誉和责任的认识问题,简单说来就是中美战争的意义的根本性问题。影片中二哥也像大哥一样,宁愿牺牲自己,换来国家的太平,而这正体现了中华民族人民所特有的责任与担当,是他们有担当才会有必胜的决心和勇气。
这场战役由美国五星级上将麦克.阿瑟将军主导,妄图计划在感恩节前打赢战争,他们狂妄的认为武器精良,拥有顶级装备,就可为所欲为发动战争,他们在美食铺边列着愿望清单,他们的电台正放着圣诞节歌曲——他们将责任看得太轻,他们打仗是为了自己的荣誉,最终得到的是惨败的结局。影片结尾美军战败撤离,看见在冰霜下死守阵地被冻成冰雕的中国志愿军,而肃然起敬。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记住那些英勇无畏的志愿军战士
记住那些“最可爱的人"
“我不喜欢打仗,我打仗只是希望我们的下一代不要打仗!”电影中的一位神枪手之语是我在世间听过最浪漫的话。爱国从来不是一种潮流,它是奠定在骨子里的责任。参与抗美援朝的先辈们用汗水和鲜血换来了今日之辉煌,他们的担当值得我们学习。在祖国需要我们时,挺身而出,这样的我们,便是英雄!
生于斯,长于斯,又一个国庆,山河无恙,国富民强,这盛世,如你所愿。